网站首页 > 景点介绍 > 石佛寺
石佛寺 | 千年古银杏 | 梅花洲八景 | 翰林府第 | 三步两爿桥 | 香花桥 | 冯氏老宅 | 露营基地 | 桃花林 |
 

石佛高僧
  一座寺庙的文化精神内核,离不开历代高僧对于佛和禅的理解和推广。
  石佛寺作为宗教和文化并重的寺院,在嘉兴所有的寺院中,如以文化而论,当以石佛寺为第一。石佛寺历代僧人中出现很多文学僧,李日华说石佛寺"僧率恬雅好文",这是石佛寺的一大特色。所以,说到石佛寺,肯定离不开那些为石佛寺做出巨大贡献的高僧。


 


 
允冲
允冲(?-1625),又作允充,字真谧,海宁人,俗姓顾,出家石佛寺,礼一洲和尚为师,后在石佛寺闭关多年,潜心研读三藏。他在文人士大夫中影响巨大,是明代晚期嘉兴佛教界的翘楚,徐必达、岳元声、李日等都与他结方外交。在他的主持下,石佛寺建起了禅堂,又重修了大殿、廊房、大悲殿、伽蓝殿,被称为"本堂开山之祖"。他也是继紫柏大师后嘉兴佛教界最早贮藏《嘉兴藏》的人,并且重建了藏经阁,以为贮藏之所。允冲大师影响所被,不仅奠定了石佛寺在嘉兴佛教界的领袖地位,而且更使"十方游锡,参峨嵋,礼洛迦者,闻石佛名无不纡径而至",在佛教徒的心目中,石佛寺俨然可与峨嵋、普陀相媲美,至此,石佛寺才真正有了质的飞跃。可以说,允冲大师是石佛寺僧人最大的功臣。



 
法济
法济,字慈航,嘉兴人,明代晚期石佛寺僧,著有《竹间语》,与李日华交善,李诗"竹间新语在,风味似卢能"云云,即指法济。法济也善诗,其《得养性兄书》诗云:故人寄我白云笺,梦里深谈去住缘。萍散偶随鸥浪远,松高不免兔丝缠。舒怀晚啸千岩月,薄视秋横万里天。悬想已知河海味,归來共煮故山泉。
本中,字养性,明代晚期石佛寺僧,有《过本觉寺三过堂》诗:文翁兰若接村墟,满径蒿莱岁月余。塔拥珠光衔舍利。池涵碧水浸芙蕖。疏花鸟语和清梵,古壁蜗涎学篆书。寂寂空堂谁复过,去来今事总成虚。



 
圆澄
  圆澄(1561-1626), 字湛然,别号散木,绍兴人,俗姓夏,得戒于"明末四大高僧"之一的莲池大师,嗣法于大觉方念。圆澄受到莲池大师的器重,甚至以古佛期之。  圆澄大师开始时与六祖一样,并不识字,但他勇猛精进,掩关六年后,一旦豁然贯通,讲经典俱有妙理,成为继"四大高僧"后的又一位影响颇巨的高僧大德。他的著作《楞严臆说》、《法华意语》、《金刚三昧经注》、《涅盘会疏》、《慨古录》、《宗门或问》、《湛然圆成禅师语录》等。他有一首著名的禅诗,充满机锋,诗云:白云与我最相知,我住山时它亦随, 侵早和风辞嶂外,晚来依旧护柴扉。
  圆澄湛然大师是李日华的方外友,明神宗万历年间,在石佛寺僧允冲、韵松及李日华等人的邀请和促成下,大师来到石佛寺讲《妙法莲华经》,一事听众云集,多达千人,成为嘉兴佛教史上的一大盛事,李日华为此写下了《石佛寺讲妙法莲华经募营千人斋供疏》。

  除了以上各位主要僧人外,石佛寺在历史上留下名字但事迹不详的僧人还有存心、古心、韵松、道光、守谦、石林等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