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佛寺历史年表
石佛寺始建于南朝:与石佛寺同年代的有附近的兴善寺,据《嘉兴新志》载,该寺建于南朝。距今1500年。
唐肃宗至德二年(757年):于寺基掘石佛四躯。
宋仁宗天圣元年(1023年):石佛院改名保圣院
明太祖洪武十五年(1382年):改称石佛教寺。
明英宗正统年间(1436年-1449年):僧子敬重建石佛寺。
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(1563年):僧圆芳等重修石佛寺。
清圣祖康熙五十年(1711年):僧一斑重建大士殿。
清高宗乾隆年间(1736年-1795年):重修正殿。
清仁宗嘉庆十三年(1808年):重建山门。
清宣宗道光年间(1821年-1850年):重建天王殿。
清文宗咸丰九年(1859年):僧樨堂重建藏经室。
清文宗咸丰十年(1860年):正殿毁坏。
清穆宗同治八年(1869年):里人募修小山门及先蚕庙、斋堂。
清穆宗同治十三年(1874年):重修大士殿。
石佛寺在宋朝影响已经很大,天圣元年(1023年),宋仁宗御赐"保圣院",蕴涵着保护天圣之意,石佛寺承载了一代帝王的祝愿。石佛寺在宋仁宗赐名之后,又为一代名相蒋之奇记录在他的著作中,石佛寺至此成为与"帝王"、"将相"有缘的寺院。从历史记载来看,蒋之奇并没有到过嘉兴,而他能够记录石佛寺,也可以看出与仁宗赐名有关。与蒋之奇同时代的著名诗人陈舜俞来到石佛寺,并写下《保圣院》一诗,这是最早描写石佛寺的诗,相对于嘉兴其他寺院,比如精严寺、楞严寺等,被文人写入诗歌的时间都比石佛寺晚。
进入元朝,徐硕作《至元嘉禾志》,石佛寺赫然在焉,《志》称:"保圣院,在县东南二十七里",徐硕考证说:"唐至德二年,立寺基,获石佛四躯,因置石佛院,宋天圣元年五月,赐今名"。可见,保圣院的名字一直保留到了元朝。到元朝末年,嘉兴一带战火频燃,石佛寺遭受毁灭性的破坏。
明太祖洪武十五年(1382年),石佛寺的名称被朝廷正式定为"石佛教寺",至此,官方和民间对于石佛寺称呼得到统一。明英宗正统年间(1436年-1449年),僧子敬重建石佛寺,并且开辟了八景,即金刚桧、菩提树、一鉴泉、四佛石、梅花洲、青莲池、香花桥、白云邱等,从此开始,石佛寺游人众多,就香火之旺及自然风光而言,石佛寺俨然成为嘉兴最著名的寺院。大约在明英宗以后的一百年间,石佛寺八景也逐渐荒废,于是,在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(1563年)的时候,僧圆芳等重新修缮,使得八景焕然一新,游人如云。明朝晚期,石佛寺僧人允冲建起了禅堂,又重修了大殿、廊房、大悲殿、伽蓝殿,他也是继紫柏大师后嘉兴佛教界最早重视且贮藏《嘉兴藏》的人,他在寺内重建了藏经阁,以为贮藏《嘉兴藏》之所,于是,在明朝晚期,石佛寺的地位可与峨嵋、普陀相提并论。
明末清初,石佛寺又一次遭受破坏,此后,经过多次重修和重建,石佛寺的规模基本没有大的变化,直至洪杨之乱的时期,除了正殿被毁外,其他建筑据历史记载来看似乎没有大的破坏,这也是不幸中之大幸了。乾隆年间,石佛寺《浙江通志》列为嘉兴十大寺院之一。
|